10月10日,记者在省城新建路看到,山西医科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利用科研仪器收集空气可吸入颗粒物。一张白色的过滤膜将空气过滤后,沾满了微小的颗粒,颜色变成了灰黑色。
这个科学小组在街头摆放的科学仪器,共一大两小3台,写着“智能空气悬浮颗粒物采样器”。4名山西医科大学环境卫生教研室的研究生,从10月2日起开始收集空气可吸入颗粒物。每天早晨7时启动仪器,晚上7时关闭,共12个小时。
上午11时50分许,研究生邱勇打开一台采样器,更换过滤膜。记者看到,白颜色的过滤膜已变成灰黑色。“过滤膜上的颗粒物,个头特别小,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,可以黏附在肺泡上,引发多种疾病。”邱勇说,他们每隔4个小时为3台仪器更换1次过滤膜,其中个头大的采样器,4小时可过滤200立方米空气;个头小的采样器,4小时可过滤20立方米空气。
据了解,山西医科大学这支科研小组此次收集空气可吸入颗粒物,随后将开展一系列科学实验,研究空气可吸入颗粒物对细胞的影响。山西医科大学环境卫生教研室张老师说,多年来,他们教研室一直关注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,并开展了相关科学实验。目前,太原市机动车增长很快,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。此次收集机动车尾气产生的可吸入颗粒物,他们将研究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。最后,他们将根据实验结果写出研究报告。这些报告,将给政府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提供科学参考。 |